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观察 >

毛艳华:广深“双城联动”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

时间:2021-09-22 18:29 作者: 点击:

在世界双城发展中,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旧金山,在国内的双城发展中,华南经济中心,第二,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两个产业集群,第三,第四,另一方面,加强战略性产业的合作和现代服务业合
“双城联动”可以定义为区域内的两个规模、能级相当的城市为了实现共同战略目标而形成的基于制度性整合与功能性合作的多种竞合关系。从经济学理论看,规模报酬递增和居民多样化偏好导致生产要素和人口的中心集聚,两个中心城市联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集聚-分散力的平衡;而城市地理学理论则认为,城市网络结构是有别于传统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更适合各种要素和信息的跨区域便捷流动,由此区域内可能形成几个次级中心辐射的都市圈。

“双城联动”是一个具有普遍现象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式。比如,在世界双城发展中,有东京湾区的东京-横滨、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旧金山、纽约湾区的纽约-新泽西等。在国内的双城发展中,有京津双城、沪苏双城、广深双城、成渝双城等。就广深双城来看,它们都是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各有特色,互补性强,以“双城联动”引领“双区”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两个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抓手。因此,广深“双城联动”的理论逻辑清楚,现实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更好地推动广深“双城联动”发展,需要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激发广深“双城联动”的动力机制,二是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联动路径。

激发广深“双城联动”的动力机制

从联动机制来看,广深“双城联动”拥有区别于其他典型双城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动力机制,因此在联动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区位互补,广深“双城联动”能够更好地促进连通性。“双城联动”就是要形成空间便捷可达、要素高效流动和企业自由经营的区域环境。广州是传统中心城市、华南经济中心,拥有大量的腹地市场;深圳与香港毗邻,是现代化经济特区城市,是边境开放点,具有便捷的国际市场要素通道。因此,广深这种区位的互补性能够更好地激发联动,形成内外互联互通的大市场。

第二,要素禀赋与发展条件互补,广深“双城联动”能够促进功能分工与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广州土地要素丰富、高教资源众多,产业体系相对齐全,重化工业发达;深圳土地短缺、产业科创活跃,新型业态快速发展。这种互补性差异有利于产业分工、企业合作和跨区域的产业链构建。事实上,在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出的两批共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就有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两个产业集群,这是“广深联动”竞争优势的具体体现。

第三,开放政策梯次和协同,广深“双城联动”能够促进制度型开放。深圳特区市场经济实践较早,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中一直“先行先试”,现在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广州的开放要素与主体健全,“双城联动”有利于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发展创新。

第四,辐射带动区域互补,“双城联动”能够更好地推动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广州的辐射带动区域偏粤西和粤北,深圳偏粤东,加强双城的联动性有助于合力推动广东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联动路径

“十四五”时期,推动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需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在借鉴国内外“双城联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要着眼于完善“双城联动”的制度建设。第一是府际合作机制建设。通过创新广深府际合作机制,以激发和增强广深“双城联动”的内生动力。第二是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当前中央全力支持推动深圳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高水平要素市场体系,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先行示范。要利用好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广深“双城”要先行一步,在营商环境对标、标准规则互认、市场监管协同、信用治理协作、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等改革深层次领域共推市场一体化,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第三是对外开放体系建设。加强广深两市对外开放平台和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等功能平台的联动,共同探索有利于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法律规则和国际经贸规则创新,逐步打造审慎包容的监管环境,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广深两市的海港、空港之间的联动,联动建设国际贸易组合港,实施陆海空多式联运、枢纽联动。

另一方面,要全力深化“双城联动”的功能合作。第一是基础设施合作。聚焦轨道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是组建跨行政地域和跨行业领域的企业集团,创新企业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模式,促进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共同提升大湾区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第二是产业合作。以构建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大珠三角制造为目标,加强战略性产业的合作和现代服务业合作,加强企业跨地区的合作与并购,促进产业集群链条跨区域延伸。第三是科创合作。加强科技基础设施联动,深化广深两市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运用全链条的合作对接,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第四是民生合作。适应人口和劳动力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流动需求,加强公共政策对接和公共服务合作,促进民生融通。第五是应急管理合作。按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原则,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等领域加强协同应对,协同完善区域公共卫生等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作者系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郴州资讯 | 资兴资讯 | 区县资讯 | 湖南资讯 | 国内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5-2018郴州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青ICP备1100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