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湖南资讯 >

聚焦安化特色经济发展 千年茶业的华丽蜕变

时间:2021-07-03 02:09 作者: 点击:

风土人情和红色故事,聚焦安化特色经济发展——,还有磨砺逾千年的黑茶传奇,拓市场,企业从茶业生产,销售,成为安化首推贯穿茶产业上下游的现代化综合企业,一部手机,村嫂及返乡
编者按

4月22日至24日,“循伟人足迹 颂红色潇湘——湖南省市州报社长总编辑聚焦安化”采风活动在益阳市安化县启动。来自全省各市州报社的社长总编辑、记者共计40余人,用两天时间挖掘安化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和红色故事,采用“摄影作品+摄像作品+新闻报道”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中国茶都”的独特神韵。

茶山与水库交融成景。 

唐家观的“古董茶铺”成了游人觅古的好去处。

聚焦安化特色经济发展——

千年茶业的华丽蜕变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友君 李新辉

“资水入湘江,涌入洞庭归大海;天情怀众庶,长怀国运救中华。”安化县唐家观古镇,立亭记载着1925年毛泽东前往考察农民运动时留下的诗句,这是唐家观人传颂近百年的红色典故,成为游客参观必不可少的核心景点。

让唐家观人引以为傲的,还有磨砺逾千年的黑茶传奇。

有史载,公元923年的唐家观,便已商铺林立,商贾云集,一幅“千人拱手,万盏明灯”的繁华景象,是全国少有的集茶马古道、万里茶道、汉唐盐茶古道“三道合一”的茶务重镇。

像这样的茶务重镇,在安化资水河畔共有7处,足见当时茶务往来的繁忙与名气。

在这些光鲜与荣耀的背后,安化茶人走过了一条异常艰难而险绝的道路。古时茶叶要运输到大西北,交通不便,托运困难,执着而坚韧的安化人,凭着茶马精神,用最原始方式,一人一马或几头骆驼,两三筐茶,将黑茶运到边疆,又沿着古丝绸之路,穿越中亚细亚,直至欧洲腹地,成为中国茶叶外销史上的一段传奇。

今天的唐家观,17栋吊脚楼、76栋商铺尚保存完好,但再也找不回昔日的喧嚣。而吊脚楼下,资水河边已修成了一条通向远方的水泥路,马帮过后留下的悠悠马铃声,被来来往往的车流声所掩盖。

2006年是安化茶业转型发展元年,安化县致力“四轮”驱动、绿色崛起,产业上择“黑”而优,安化黑茶便从茶马古道上的边销茶,向大众普适饮品华丽转身,走出去、拓市场,从一个产品向一个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一批新老茶企迅速扬名。

走进安化第一茶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经历了近百载风雨的老厂门牌墙、一排造型奇异的锯齿状厂房和经历了一个世纪庞大的靠背式茶叶木库,与新建的现代化厂房相映生辉。企业从茶业生产、研发、销售,发展到旅游开发与经营、茶文化推广与传播等,加之搭上了“中国茶业”这艘经济巨轮,让老厂焕发生机,成为安化首推贯穿茶产业上下游的现代化综合企业。

而马路镇八角茶业则洋溢着浓浓的现代化生产气息。现在正是采茶旺季,这里每天收购2.5万至3.5万公斤鲜叶,从杀青到初揉,再到渥堆复揉,自动化茶叶加工车间只需几名工人,与传统工艺相比,生产效率天壤之别。

黄沙坪镇曾是中俄“万里茶路”的起点,其中裕通永老茶行,现在成了安化黑茶抖音电商直播基地。一部手机、一个直播支架,茶姑、村嫂及返乡创业者摇身一变成了网络主播,几十个直播间同步开播带货,安化黑茶“云”卖场销售火热,成为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典范。

时至今日,安化黑茶已完成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的布局,有品牌形象店2万多家,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个性化定制、众筹、“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日趋成熟。

茶文化的声名远播,也带来了安化旅游业的兴旺。茶乡花海是安化近年打造的新景点,以当地优美的青山绿水为背景,以黑茶文化和梅山文化为依托,由98座小山头组成,占地近2500亩的茶旅生态文化产业园雏形初现,游客徜徉其间,似在画中游弋,茶香花香阵阵,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茶乡花海似乎成了茶乡人民迎接四方宾客最阔气的接待大厅。

短短15年间,安化茶业的复兴之路走得铿锵有力,茶园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36万亩,茶叶加工量由1万吨增加到8.5万吨,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230亿元,茶叶加工企业由15家增加到210家,累计纳税近16亿元,书写了中国茶业史上的“安化奇迹”。

郴州资讯 | 资兴资讯 | 区县资讯 | 湖南资讯 | 国内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5-2018郴州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青ICP备1100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