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湖南资讯 >

补水工程如何破解“水窝子”用水难

时间:2021-08-28 13:54 作者: 点击:

洞庭天下水,近年来,系统解决区域用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洞庭湖北部补水工作,太平,为解决洞庭湖北部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确定一期实施岳阳市华洪运河补水工程,省水利厅厅长颜学毛介绍
8月26日,喊渴的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二期工程开工,标志着补水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

补水工程如何破解“水窝子”用水难

湖南日报·记者 肖秀芬 通讯员 汤小俊

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自古以来便有“洞庭天下水”之说。作为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通江调蓄湖泊,因日积月累的泥沙淤积,以及江湖关系变化,昔日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大大缩减,连通长江与洞庭湖的四口水系河道,也出现了淤塞梗阻。

如何守住湖区百姓的“水缸子”?成为当前一个急迫的民生大事、生态大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北部地区水资源禀赋条件,研究提出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总体方案。省水利厅聚焦这一民生所需,系统解决区域用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洞庭湖北部补水工作。

“水窝子”为何用水难

安乡是名副其实的“水窝子”,和湖区一些县一样也存在着“水窝子”里喊渴的现象。由于季节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等其他原因,农田灌溉用水和河湖沟港生态需水问题时常困扰着安乡,耕地的春灌、秋灌水源问题突出。

追本溯源,是“长江之肾”洞庭湖患上了“肾结石”。众所周知,洞庭湖上游来水主要包括两部分:从南边注入的湘资沅澧“四水”以及从松滋、太平、藕池等四口注入的长江水。据水文部门对长期实测资料的分析,四水的多年平均来水没有大的变化,在1650亿立方米左右,而四口的来水则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1330亿立方米左右,减少到近20年的500亿立方米左右,足足减少了约830亿立方米。 靠四口水系为主要水源的洞庭湖北部地区则出现明显“肾虚弱”现象。近些年,岳阳、常德、益阳等3市8县(市、区)的水情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每年的枯水期由长江分流进入四口的水量减少,并且枯水期提前、延长。据实测,除松滋河西支外,四口水系其他河道年均断流137~272天,区内280万人、300万亩耕地取用水困难。

怎么补?水从哪里来?

为解决洞庭湖北部地区干旱缺水问题,2017年11月,省委、省政府立足北部地区水资源禀赋条件,研究提出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总体方案,总体布局为“澧水东调,北连长江,南引草尾,分区配置,分散补水”,计划从澧水、长江岳阳段、草尾河等河流分3片引流补水,确定一期实施岳阳市华洪运河补水工程、益阳市大通湖垸五七运河补水工程等8个应急补水项目。

“洞”要破“塞”,关键在打通补水“主动脉”。一期工程已将长江干流、松澧水、草尾河为水源的3条补水动脉初步打通,其总投资15.7亿元,于2018年下半年相继启动建设,2019年底按期完成。共建成提水泵站23处、水闸347处,引水流量192立方米每秒。改善了洞庭湖北部地区200万亩耕地灌溉水源问题和168万人的供水水源补给条件,有效提升了大通湖、珊珀湖、三仙湖水库、华容河等水体水质,活化了湖泊水体,提升了湖泊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

尽管如此,但安造垸、安昌垸和安化垸北部地区、大通湖垸中南部地区、华容护城垸等地缺水问题仍然突出,须新建补水通道解决。省水利厅厅长颜学毛介绍,二期工程将延伸华洪运河、引澧济澹等一期补水动脉,将补水受益范围扩大至腹地的虎渡河、藕池河、华容河沿岸以及涔水左岸地区。二期工程投资约10亿元,已于8月26日全面启动实施,预计两年建成。项目实施后,可有效解决安乡县北部、华容护城垸、松澧垸东北部区域内水源不足问题,巩固和放大一期补水工程效益。

引来活水,恢复“肾功能”

4年时间,让河湖网贯通连接,让每一条河都“活”起来。“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开启了洞庭湖北部地区治水兴水接力赛,‘水窝子’缺水历史性问题即将得到全面解决。”常德市市长邹文辉在开工仪式上表示。

一期工程实施后,大通湖、华容河、珊珀湖、三仙湖水库水质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有效提升,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吸引大量水鸟栖息,成为生态名片。大通湖五七运河补水工程建成后,累计为大通湖补水超过4亿立方米,大通湖水体置换加快、活力增强,水质明显提升,如期退出劣Ⅴ类。引入河湖生态治理新理念、新思路,泵站提调水与垸内外水网连通相结合,清淤疏浚与生态修复相配合,畅通了华容河、珊珀湖、三仙湖水库与垸内水网、垸外河湖的联系,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洞庭湖“肾功能”得以恢复,将在用水条件、饮水保障、亲水环境等方面取得综合效应。一是改善灌溉条件,一期工程累计补水超过12亿立方米,将改善洞庭湖北部地区200万亩耕地灌溉水源条件,二期还将改善提升超过100万亩耕地灌溉水源保障。二是补给饮水水源,引水入垸,补给了垸内地下水,一定程度将改善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20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有利于保障老百姓的“水缸子”安全,助推农民富裕富足。三是美化人居环境,通过引水调水、河道清淤,生态水域面积扩大,结合补水工程打造沿湖景观绿化带,提升沿河、沿湖周边居民的宜居环境和幸福指数,助推乡村宜居宜业。

郴州资讯 | 资兴资讯 | 区县资讯 | 湖南资讯 | 国内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5-2018郴州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青ICP备11003979号